返回主站|会员中心|保存桌面|手机浏览
普通会员

广州精确市场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

CSG China是一家提供创新的市场调研技术和模型,专注在互联网...

CSG公告
CSG China是一家提供创新的市场调研技术和模型,专注在互联网、社会化媒体、电子商务、大数据分析和零售渠道的市场调研咨询公司。CSG China隶属于CSG Group CSG Group在香港和大中华区拥有最长历史,也是本地区规模最大的市场调研咨询公司之一。1982年成立于香港,全球拥有5个分公司 – 香港、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洛杉矶(美国)。拥有超过200名全职员工
联系CSG
  • 联系人:陈进
  • 电话:021-53188689
  • 邮件:jin.chen@csg-worldwide.cn
  • 手机:18602073088
  • 传真:021-53188689
友情链接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数据也要315 ,鉴别真伪有门路;关注数据质量,提升分析品质
新闻中心
数据也要315 ,鉴别真伪有门路;关注数据质量,提升分析品质
发布时间:2017-07-25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41        返回列表
 数据也要315,鉴别真伪有门路。关注数据质量,提升分析品质   

谈论大数据,勿忘真数据   

大数据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了,各种媒体报道,新闻发布,观点文章,只要提及数据,不带个“大”似乎就跟不上时代了。到底什么是“大”数据,各家有各家的言论,如何获得“大”数据,非专业的人士也搞不懂。但是媒体对大数据的热炒,确实对于提高公众对数据的认识,增加公众对数据的利用有重要帮助。随之而来的问题是:这些所谓的大数据,真的是大数据吗?是真的大数据吗?

数据质量,一直是以调研为主要方式的小数据最大的痛点。以往日发布调研报告,不论是谁做的研究,如何调查,问卷怎么设计,只要发布的结果和公众心理感受不同,各种质疑边接踵而至。“抽样有问题吧”“数据是被改过的吧”“统计怎么算的?”……总之小数据们局限于样本量,抽样,各种原因,总是百口莫辩。

然而,一个大字改变了这一切。特别是冠以:BAT等大牌互联网企业名义发布的东西,不管是真的由这些巨头发布还是挂羊头卖狗肉,都能在网上掀起一阵波澜。渐渐的大家发现大数据可以作为一个巨大遮羞布,于是各种平台都打出了大数据的招牌,M老师见过的最夸张的,连一个200份问卷的调研都敢冠以XX大数据的名义发布。

好吧,反正公众会对“90%居民生活满意”的调查质疑练练,却很少质疑XX大数据。确实让大家觉得大数据是个筐,啥都能往里装。究其原因,主要亮点,一来公众对这些所谓来自XX的大数据抱有好奇的心态,正如同小数据时代的“XX集团内部数据揭秘”一样,大家看到这种数据时偷窥的好奇感是压倒了对真实性的怀疑的;二来公众并不知道大数据是怎么来的,不想基于纸,笔,问卷的调查,陌生感使人想质疑却无处张口。

然而数据真实性仍然是头号问题,如何鉴别这些问题数据,更好地利用数据呢?

 

鉴假攻略:如何正确认识“大”数据

 

大数据也是数据技术,相比之小数据时代只有问卷,POS数据,申请单这些形式数据,大数据时代多了以下获取数据的方式:

     网络爬虫抓取数据,如抓取评论,产品信息等等。爬虫本质上是把传统市场调查扫街扫点的方式,用代码在网上实现。可以简单理解成一个机器人拿着代码去网店做访问,记录店铺情况。所以它和传统调研一样,一样有爬取时间段,爬取样本范围,爬取样本量等等问题。因此不要一看到爬取50万,100万条数据就以为真的数据量很大,很全面了,如果爬取的平台一天1000万条评论,爬50万算个啥子事,内部互动数据捕捉与全量数据的计算。传统的企业内部数据只有交易行为(POS机数据),随着网络交易的增加,网站埋点的增多,企业有能力抓取到用户互动行为,使得分析的维度更多,更丰富。传统的企业内部数据运算能力差,完成基础统计已经很困难的,专题分析很难每次都把全量数据跑完。而随着分布式计算的普及,运算速度越来越快,现在企业基于全量用户计算交易,互动数据不是难事,使得越来越多的报告可以摆脱抽样的困扰。

然而,内部数据有三个问题始终是大数据技术无法解决的:

1、平台本身的用户是有偏的。虽然现在互联网平台动辄宣称自己几千万上亿用户,先不论这些是活跃用户还是沉睡用户,每个平台吸引的粉丝是有固定群体的。而中老年群体可能所有互联网平台都覆盖较少了。

2、平台注册信息也很少经过严格审核,除了阿里,腾讯因为业务要求有一些审核外,大量互联网平台对数据管理宽松。因此单纯的依靠注册信息进行的分析,即使数据再大也可能存在问题。

3、平台的统计是否是全量统计,是否剔除了虚假ID,刷单,薅羊毛等等问题。毕竟在追求快速积累用户上市的互联网企业看来,多一些空ID,刷一些单也无妨,财报好看就行。然而这些数据鱼龙混杂,最终会使结果偏失

网络调查,就是传统调研的变种,只是通过网络形式实现。并没有克服传统调研的问题。

从数据来源可以看出,即使所谓大数据也有很多局限。因此真正踏实靠谱的数据人,会清晰的标明身份。会注明报告的数据来源与方式。如果是采用调研方式得来,会很传统的,规规矩矩的标明调研来源,样本量,是否做加权;如果是平台统计,会注明平台数据来源,取数群体;不同来源数据混用时,会注明每一个数据的出处。

相比之下,那些来路不明,大旗飘飘的“大数据”们就很可疑了。没有出处,没有来源,以偏概全,打个大数据就不解释群体和数量,这种报告大家看看就呵呵一下吧。 

 

合理分配方法是品质提升关键


从本质上看,大小数据结合,是更好的提升数据品质的办法。术业有专攻,发挥各自的长处可以更好地达成深入了解目标用户的作用,大数据技术可以在特定场景下,更全面更准确展示用户群体的特点。比如关注媒体热点可以关注新浪微舆情,百度指数;关注社交行为可关注腾讯发布的报告;电商数据可关注阿里发布的数据。大数据技术可以更好的追踪内部数据变化,因此连续性追踪用户购物,互动行为可以更多依赖内部数据挖掘。

传统小数据,更适合用在解读互联网平台无法记录的数据上,以下五个场景最适合用小数据深入洞察:

一:潜在市场,潜在用户的开发。

1、潜力市场没有现成的数据记录,可以用调研的方式获取数据。

2、潜在用户群体存在多种分支,转化可能存在多种路径,单纯的按转化渠道看很容易错失机会,失去转化更多用户的可能。

3、新概念的研发与潜在用户的转化,都离不开测试,调研更适合进行用户测试,通过深度观察了解用户态度。

二:用户主观态度,意愿,满意度洞察。

1、通过内部数据监测到用户行为以后,更进一步的了解用户行为背后的原因,可以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策略。

2、网络文本分析可以提取热词,然而热词背后的含义,还需要接触用户进一步解读,比如屌丝一次,月薪500到月薪50000都会自称屌丝,不做洞察望文生义的话,还真的会被带到沟里。

三:沉默用户,流失用户回访。已经失去的用户

1、调研最大的优势就是让死人说话,已经流失的用户,公司已经与他们失联,只有主动开展调研才能把用户抓回来。

2、同时,依靠第三方的名义,流失用户更容易发表真实意见,更容易找到流失的真实原因。

四:了解互联网基础较差的市场。

1、比如门店经营情况,没有好的软件可以记录,还得依靠传统调研去走访。

2、比如互联网基础较差的县乡市场,比如互联网使用较少的中老年群体。

五:竞品使用情况,竞品用户情况。

1、竞品的宏观数据可以通过一些第三方平台获得,但是竞品用户具体使用行为,背后动机还是需要做深入洞察。

 2、特别在产品同质化程度高,需要包装,宣传,进行微创新的时候。细节决定成败,只有细致的贴近消费者进行洞察,才能把握机会点。

(现代国际市场研究,如需要转载请标明出处)

分享按钮